未年是属什么生肖?

游璐捷游璐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未年”指的是农历的羊年,而不是指生肖羊。 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用“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每个季节都包含六个节气,分别是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和立夏。而冬至和立春之间,春分和谷雨之间,立夏和大暑之间,立秋和小寒之间各有一个“未月”和一个“寅月”——这两个称谓其实指的都是正月,只不过在古代有“建寅之月”的说法罢了——古人又称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为“末春”或“季春”。

同样,秋季最末一个月称为“末秋”或者“季秋”,冬季的最末一个月为“末冬”或“季冬”。所以,在古人所用的干支纪年时,确实存在“未年”“末春”“未月”等用法。 但是,这种情况在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开始发生变化了。当时,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同时保留农历作为法定闰周年节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国庆节)。为了确定农历的节日,人们建立了“二十四节气”这一特殊体系,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雪。

由于二十四节气完全取决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与阴历月份无关,因此节气中的“二月”,完全可能出现在农历的不同月份里。例如1966年的“立春”,恰好在农历的正月和中雪之间,而1973年的“立春”则出现在农历的十一月和小雪之间。可见,随着阳历日期的变化,“立春”所在的农历月份是完全可能的。

到了1975年,我国政府制定的《农历补充规定》明确指出了“旧时所行的干支纪年和农历十二月计算,已不适用,必须改用公历计算的阳历年,并须将现行农历的十二个月名改称冬春、孟春、仲春、季春……未月”[1]。该规定指出,“未月”就是六月,而非古书所说正月。这种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乔欲晓乔欲晓优质答主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十二生肖与古巴比伦有关。巴比伦有十二生肖,随与中国十二生肖相同。巴比伦是中国十二生肖的发源地。如鼠与地支子中的本字“兹”同音;子时又称夜半,“兹”也是夜的意思。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生肖作为一个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生肖纪年在古代中国影响十分广泛,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未年指的是末,因为未年是“羊年”,就是没(谐音末)了羊;古代人认为羊被“吃”末(没)了,所以有凶。同理,申年指的是完了猴(同上分析);酉年指的是忧鸡(谐音忧),即有鸡则忧。戌年同末年,不过末年是“羊没”了,戌年是“牛死了”(戌牛),不吉利。所以古代人不喜欢当生肖的“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