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分为哪几类?
1、机构管理
机构管理是在园内合理地配备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能部门的工作原则与规章制度,以稳定有序地进行幼儿园的管理活动。职能部门是为保证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在园内设置的机构构成。它包括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财务、保健室、炊事班、班级等。在幼儿园内,保育和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机构设置应将保育和教育结合起来。如教导处既要负责教育教学的组织与研究,也要负责托幼衔接、幼小衔接和生活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班级既要负责教育、教学活动,也要负责保育工作。因此,幼儿园内的机构一般不宜分得太细。
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幼儿园的人员构成比较单纯,一是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等专职人员;二是幼儿、幼儿家长和社区成员。
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保育员、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是从事幼儿园工作的专职人员。他们是实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其中以教师为主,因为幼儿教师既承担教学工作、又是保育工作的负责人,是幼儿园内人员管理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把好教师的配备和使用关,又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教师在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使他们有事业心,能爱岗敬业,积极工作,使管理落实到保教工作的实处,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培养教育儿童的阵地,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家长和社会虽然不是幼儿园的专职人员,但他们是实施幼儿园管理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对象是家长和幼儿。从广义上讲,家长的素质、家庭的环境,甚至社会的文化、经济等都是幼儿园管理工作范围内的重要条件。因此,幼儿园必须努力做好家长和社区工作,使家长和社会了解和关心幼儿园,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使保教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延伸,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事务管理
主要是指管理好幼儿园的人、财、物,使幼儿园内的全部财产和设施不被损坏和浪费,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特别是对经费的管理更为重要。经费管理的主要原则有二:一是坚持自收自支,略有结余。幼儿园的一切收费应遵循上级有关规定,并如数及时地上报,所得的经费应全部用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略有积余,以作为发展经费使用。二是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民主理财制度,由幼儿园的领导、保教人员、炊事员、工会代表等组成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要定期分析幼儿园的收支情况,民主决定幼儿园的开支,财务人员要严格按制度办事,每月的收入和开支要张榜公布,接收大家的检查与监督。
4、活动管理
活动管理主要是指对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工作过程的管理。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皆为保育和教育幼儿,因此,管理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就是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管理,简称保教管理。保教管理的核心是保证保育和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保育活动和教育活动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保育活动是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生活条件,使幼儿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感到舒适和安全,如:盥洗、进餐、睡眠、入厕、户外活动,等等。在这些组织活动中,教师必须严格按卫生保健要求进行,在保证儿童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原则下,训练和培养幼儿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保持乐观向上的情感。这些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形成态度等的主要场所,是全面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时,不仅应保育好幼儿的身体,还要把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
教育活动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及节日、娱乐活动等等。幼儿园在组织这些教育活动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游戏性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在活动管理中,保育和教育活动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保育活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诸多内容,另一方面,教育活动也涵盖了保育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既可侧重开展保育活动,也可侧重开展教育活动。